营销的本质是什么?如何做才能做好营销!
做营销,到底在做什么?
我已经多次讲过,最基础的营销理解就是满足需求,达成目标;营销的本质是创造消费者价值。
注意,这里的需求需要转化一下,转化为:消费!
如果仅仅谈需求也是不够的,要从消费的角度看需求。
我们在视频课程中已经讲过,中国营销大致经过了几个大的时间段。
一个是大供应时代;一个是广告轰炸时间;一个是渠道终端时代;一个是品牌营销时代,现在是互联网营销时代!
这其中的关键是需求围绕消费在变化!
四个时代
第一个时代,产品供应时代。典型表现是供给创造需求,不管你喜欢什么颜色的T型车,只要消费者选择黑色就好了,因为我只生产黑色的。这种是被动的满足需求,也是满足,但是被动的满足;
第二个时代是广告大轰炸时代。
传统的四大媒体时代,我们称之为媒体的霸权时代。一个企业,一个产品要迅速成名,只有两种策略:一种是央视广告;一种是明星代言,这都是媒体中心化时代的品牌塑造和传播的重点方式。10多年前,这样的方式成就了许多标王和神奇的企业。如小霸王、秦池、爱多等,都是通过大传播快速走红,再迅速消亡的。
我们看到,随着消费个性化、媒体去中心化和移动浪潮的来临,这样的企业在迅速的滑落和消亡,取而代之,快速崛起的是小而美的有品质,有情怀,有价值观的品牌,如三只松鼠、小茗同学、茶π等。
这个时代,突出了产品的卖点,性能,叫做主动的满足需求,这个时代在中国诞生了很多标王,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,风光无限迅速衰落。
第三个时代是渠道致胜,终端为王。把渠道和终端的资源垄断,提升了对消费的控制,这也是中国式营销的一大特色,也算是主动营销,捆绑式营销的经典,这个时代,也诞生了很多伟大的品牌,如娃哈哈,加多宝(王老吉),康师傅,统一等;
但是,20多年来,在中国市场取得非凡成就和业绩的品牌都是对渠道(终端)控制力很强的企业,要么就是深谙中国市场特色的、本土化成功且彻底的企业。娃哈哈的联销体、康师傅的渠道精耕、加多宝的终端掌控造就了中国市场三个顶尖品牌。但随着互联网及技术的发展,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改变,以及渠道选择和媒体接触习惯的改变,让传统企业一夜之间陷入到了不知所措,甚至茫然之中。
这两年,娃哈哈,康师傅的销售业绩出现大幅下滑,似乎,渠道和终端一夜之间失去了魔力。大企业尚且如此,作为中小企业主,你的企业要怎么走出渠道和终端的陷阱,怎么才能做大业绩,增强盈利能力?
第四个时代是品牌营销时代。不但是被动满足和主动出击,还要创造消费需求——乔布斯说的那句话还回响在耳边,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,他们会发现:这就是我要的东西。
这是什么?激发需求,创造需求。
品牌定位,品牌形象、品牌策划等。言必品牌了。
品牌营销是什么?是让短期的销售更加有持续性,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和体验,形成品牌资产,增加消费者的信任,降低消费者对价格的依赖,增强对渠道的话语权和控制力。
摆脱单纯的广告、点子、销售、促销、公关、传播;而是以策略化创意,品牌系统的建设带来产品的溢价能力,一句话:品牌营销就是让产品畅销、长销、高价销。
从企业营销三个阶段:
营销第一阶段:产品+销售。这个阶段,企业基本处于比较“原生”的状态,这个阶段,企业以产品和技术为主,加上一些销售方法和手段。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福特说的:“不管市场和消费者需要什么颜色的T型车,我只有黑色的”,这是典型的生产思维,那个时代,供应不足,只要生产出来产品就好了。
当然,生产阶段发展到现在的混合状态,还是有很多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和技术,他们深知,把产品品质做好是基础,再通过人员(团队)推销和强化销售,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。
产品+推销,最大的问题是生产导向和企业视角,有好产品加上推销(销售),市场就会接受,企业便有业绩。产品+销售这个阶段,中国的消费类企业应该不多了,工业品企业(大客户营销)、制造业企业还存在相当的数量,可能现在还不足以致命,但已经危机四伏。如果不尽快变革,客户流失,市场下滑,企业衰亡是必定的!
营销第二阶段:产品+渠道。这个过程,除了重视产品品质,技术要素和销售(推销)以外,企业开始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和终端的抢占,可以说这个阶段是中国营销的典型模型。正是因为对渠道的重视和终端的掌控,消费品领域诞生了众多的大佬级企业,如前面的提到的娃哈哈、康师傅和加多宝。
不过,产品+渠道的阶段,也将要全面成为过去式了,因为,很多时候,对渠道和终端的掌控,表面上是掌控了渠道、终端,但仍然忽略了营销上最为重要的原点:消费者。
广告、推销之后,进入到了渠道和终端的混战,很多年前,《销售与市场》上有人的质疑:终端之后,怎么办!现在观点已经非常鲜明,终端之后,就是品牌营销时代的来临。
最好的例子上面已经讲过了,消费品大佬集体进入到了下滑甚至恐慌,因为时代已经变了,还是固守二三线市场的渠道,缺乏主动创新和消费者洞察,业绩下滑、甚至大幅下滑是不可避免的。
营销第三阶段:品牌+营销。品牌营销才能真正解决消费者价值问题,这是真正的消费者和客户思维。不管企业的产品有多好,技术有多强,渠道和终端多么喜欢企业和其产品,最后的价值,一定是消费者的价值,只有这个逻辑通了,才有企业的未来。
讲品牌营销,可能很多小伙伴认为,品牌+营销,不就是品牌营销了吗,先做品牌,然后做营销或销售,还需要讲吗?实际上,这就是典型的误解,品牌营销绝对不是“品牌+营销”这种加法这么简单。
本质上,品牌营销就是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战略营销,不是割裂为品牌和营销两个部分,是在品牌为主导下的营销系统打造。
产品可以过时,技术可能落后,但品牌和其代表的精神却可以持续甚至经久不衰。
互现在,联网时代来了。我们需要更加精准的触达,需要超级IP带来光环和流量,需要人格化的连接能力,也需要商业模式的推动和社群的转。
超级IP怎么打造?
1、品牌IP的原点:内容和话题能力
2、第二,品牌IP的人格特征:品牌人格化
3、第三、超级IP的流量转化:建立信任和背书
4、第四,品牌IP连接能力:自成势能与自带流量,负成本连接
5、社群驱动:社群是动力,亚文化,结合商业模式
6、品牌IP仪式感:精神属性和品牌信仰
但,这些都是跟消费变化和升级相关的。
前面我们讲了四个时代,三个阶段:看起来还是需求的满足,其实本质是消费变化驱动的。
需求变化:从被动满足需求,到主动满足,再到引领和创造需求,最后到精准触达,进行消费新增量的获取,沉淀,转化和裂变。
那么,消费是怎么激发这些需求变化的呢?
第一、关注技术、质量、功能
第二、关注价值,体验
第三,关注生活方式很精神愉悦
你看看,这不就是品牌和产品发展的一个完整过程吗?
营销四大概念正本清源!
我们需要正本清源的观念和术语和概念有:
第一,需要和需求
很多人都说,消费者的“需求”是满足不了、满足不尽的。错!消费者的“需要”才满足不了,更满足不尽。因为消费者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!iPhone就是最好的例子,在乔布斯创造出iPhone之前,消费者知道他需要一部iPhone吗?当然不知道。但消费者有这个“需求”吗?当然有!不要说“无法超出客户的期望,客户的期望是无穷无尽的”这样的陈词滥调了。笔者告诉你:消费者的“需求”是可以满足的,也是可以超出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的。不信,你去问问乔布斯和他的iPhone!
第二,竞争思维和用户思维
关于这个话题,只是纯学术和实践的探讨,不存在其他。